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团中央青春建功“十四五”行动要求,做好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和分享交流工作,实现活动对青年学生的“二次教育”,10月14日晚,我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暨二次教育分享会于科技南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学院学生会秘书长潘子静,各实践队代表及其他100余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在汇报会上,各实践队伍代表依次登台,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与生动详实的讲述,从服务成效、调查研究与模式创新等维度对队伍进行了介绍,分享他们的社会实践成果与心得。
赴陕西省延安市“薪火智药”社会实践队将新时代科技与中草药产业融合,延续延安精神星火。队员们采用理论研习+实地走访+群众访谈的模式,融合延安革命历史研究与精神体悟,激励汲取精神力量。在黄陵县的田间地头,队员们认真观察中草药的生长状态,在中草药加工环节,实践队以专业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探索AI技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薪火相传。
赴黑龙江省铁力市“知行百草,粤启龙江”突击队用双脚丈量南北距离,跨越三千多公里,在实践中开展非遗教学、红色寻访、产业调研和科学宣讲等活动。他们用双地联动、三元融合模式打破地域壁垒,促进了资源交互融合,同时进行了技术和产业调研,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达成初步合作,探索深耕中药沃土,促进南北资源互补,推动国药传承创新。
赴江门市塘口镇“塘口拾遗”突击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乡村文旅IP打造的痛点后,通过开发包括碉楼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广泛传播来突破难关。在体悟与孩童双向教育的魅力,收获对乡村发展、文化传承和自我成长的新见解的过程中,领悟“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与事”的道理。
赴韶关市仁化县“丹霞筑梦”突击队以“红色铸魂、非遗活化、产业赋能、科普润心”为核心开展实践活动。团队制作教学短片,探讨文创开发,助力产业升级,从千年红豆手工艺的匠心传承,到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的产业升级,再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薪火相传,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深刻体会了“丹霞筑梦”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份责任,一种情怀。
赴梅州市隆文镇、畲江镇“柚创小康”突击队积极响应省“百千万”工程的号召,通过上山下乡深入展开调研,了解柚子种植存在问题,牵线企业与种植户的方式帮助农民增收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期间,团队撰写调研报告,制作活动纪实微纪录片,开展助学贷款政策下乡宣传工作,用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在实践中品读乡村振兴的重量。
各实践队展示完毕后,潘子静以“行走的课堂”为引,点评了各实践团队在服务乡村发展、贡献青春才智中所展现的卓越风采与扎实成效。她表示,同学们应将专业志向与家国情怀紧紧相连,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在广阔天地中检验真知、锤炼本领,在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系中涵养家国情怀,践行青年责任。最后,她勉励同学们,要将社会实践视为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描绘出最为亮丽的青春底色。
我院将持续搭建知行合一的育人平台,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与社会的征程中锤炼自我、实现价值,扩大实践成果辐射面,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图/东璧团学 文/东璧团学 潘子静
上一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和生物医药学院联合举行第二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暨理论学习第一课 下一条:生物医药学院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班主任工作会议